11月4日,北京一处废品回收站,工厂在整理废弃饮料瓶。  

  美国《时代》周刊亚洲版12月8日(提前出版)文章:中国收废品者感受经济危机 作者 Austin Ramzy 译者 朱庆和

  在北京,废品回收的好处唾手可得:每天早上,当拾荒者骑着三轮车喊着“收废品!收废品!”穿街走巷时,那些废弃的纸板和塑料瓶,能换来实实在在的现金。中国对废品的需求如此巨大,以至于一袋垃圾被扔到路边之前,很少有不被翻个底朝天的。

  北京的许多可回收垃圾最终都到了位于首都北郊的东小口村,那里700户人家从事的,就是分拣废品以待循环利用的工作。

 
 
 
 
东小口的场地上堆满了旧暖气片、纸板、旧轮胎和内胎,还有被砸成碎片的玻璃、扭曲的钢筋和用细绳串在一起的塑料食用油桶。在工人们生活和工作的低矮砖房边,堆积如山的塑料瓶赫然耸立,甚至比两层楼还高。“里面说不定有哪个瓶还是你用过的。”坐在塑料瓶堆边沿的一名妇女说。她动作麻利地抓起一个个瓶子,撕掉它们的商标,再扔到一个筐里。

  正如中国的经济繁荣刺激了对亚洲和非洲原材料的需求高涨一样,它也催生了对可回收资源的无穷胃口。近几年来,世界各地出现一些有关窨井盖被偷、垃圾工收入不菲以及硬币遭熔化之类匪夷所思的事情,这都是因为中国成为大买家后,废品价值已超过了其表面价值。在中国,废品生意给最富有者带来了财富,比如玖龙纸业有限公司董事长张茵靠废纸,成为2006年中国首富;同时也让最贫穷的农民获利,他们到城里捡拾垃圾比在家务农赚得更多。

  东小口的废品场折射了中国过去20年来经历的工业繁荣。但随着原材料价格暴跌,全球经济减速使收废品者陷入困境。一群来自河南省的男子正围着桌子打牌,他们是一大堆塑料瓶的所有者,但如果现在卖出他们会亏钱——废品价格已经跌到多年来最低水平。43岁的张钟明(音译)说:“你想知道我们的价格为什么跌了吗?因为美国的经济危机,它影响到整个世界,我们要亏一半。”

  美国和欧洲的消费需求下降导致中国工厂减产,而节俭出了名的中国消费者未能填补外国需求的空缺。在全球经济动荡中,他们对收入提高的预期处于近年来最低点。所有这些因素似将把东小口从一个繁荣的循环经济中心,变为一个大型垃圾场。

  42岁的张伟(音译)来自河南省。他说:“过去没有人干这个,这是外地人干的,从农村来的穷人,他们在家乡挣的钱还不够吃的。”如今,危机的幽灵再次出现。直到今年夏天,塑料瓶还卖到一吨1175~1300美元,而现在交易价跌到了每吨300~450美元。张说,由于废品价格下降,他的一些邻居已损失6000美元到15万美元不等。

  不远处,一名男子正在修理一台塑料瓶粉碎机。跟这里的大多数人一样,他也是上世纪90年代初从农村来到这里的。他说:“我们到这里工作,因为这比家乡好。”现在他犹豫了,但他知道如果回家也好不到哪里去。机器修好了,又能运转了。“干什么呢?”他耸了耸肩,开始往机器里扔旧塑料瓶,继续工作,这就是他的回答。东小口靠废品谋生的人们只能期望,全球经济能恢复运转。(青年参考)

  延伸阅读:

  博客写实:经济危机 寒日照进流民社会

(责任编辑:陈若冰)

时代周刊:中国废品收购者感受经济危机(图)

时代周刊:中国废品收购者感受经济危机(图)


预约挂号

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